查看原文
其他

自然地理 | 嘉陵江源何在?

王乃昂、于昕冉 全国地研联 2019-06-30


汉唐、清末民国乃至20世纪末期,嘉陵江以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齐寿山的西汉水为正源;宋代以来,始出现以流经陕西、甘肃两省交界处的故道河(两当水)为嘉陵江东源的说法。20世纪40年代,李旭旦教授在《白龙江中游人生地理观察》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白龙江应为嘉陵江之主流、而非支流的观点。但时至今日,白龙江主流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确立,嘉陵江正源所在地理位置更是无从确定。为探寻嘉陵江源的确切位置,2010年6月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联合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共同开展了嘉陵江源科学考察。根据确定江源的主要原则和依据,即河流长度、流量大小、流域面积、河流方向、源头形势等具体指标,认为白龙江在河长、径流量、流域面积、源头海拔高度等多方面均优于传统意义的西源西汉水和东源故道水,亦即嘉陵江主流应是源出青藏高原东缘西倾山东端郭尔莽梁德合拉卜哉峰(海拔高度约4190m)北麓的白龙江,源头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西约7.5km的曲哈尔登泉水群,地理坐标为北纬34°06′33″、东经102°33′43″,海拔高度约3560m。


嘉陵江是长江北岸一级支流,流域面积近16万km2,居长江8大支流之首。多年平均径流量约682亿m3,在长江各大支流中仅次于岷江、湘江,居第3位。嘉陵江流域地势为西、北、东高,东南面最低。上游地跨秦、巴山地,河流穿行于秦岭、摩天岭、米仓山等崇山峻岭之中。由于河谷深切,形成峡谷,水流湍急。特别是昭化镇以上的嘉陵江上游段,平均比降3.8‰,不少地段河谷为V形,坡谷陡达40°以上,支沟或溪流出口处多有冲积锥或泥石流扇,如遇暴雨,经常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昭化至合川为中游,河床平缓,水面宽阔,河曲发育,可以通航。合川以下为下游,河道流向与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相交,切穿华蓥山南延3支脉后,形成风光奇丽的沥鼻、温塘、观音3峡谷。嘉陵江水系地跨陕、甘、川、渝4省市,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有武都、广元、南充、绵阳、遂宁、巴中、广安、达州、重庆等9座大、中城市,还有九寨沟、大足石刻等世界级自然、人文景观。流域内降水充沛,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在500km2以上的支流有17条,如白龙江、西汉水、故道水等,便是其中的较大河流。


嘉陵江主要支流源头至四川广元昭化镇

距离和源头高程


(一)嘉陵江源旧说

这里的嘉陵江源旧说,主要指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传统认说。

1、西汉水说

嘉陵江古称漾水,又称潜水、故道水。“嘉陵”一名最早见诸于《汉书·地理志》卷28《武都郡》:“武都,东汉水受氐道水,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水,入江。……。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由此可见,“嘉陵道”是汉代设置的,相当于现在的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尚书·禹贡》有“嶓冢导漾,东流为汉”的记载,最早把漾水作为汉水的上源。《汉书》、《水经》均误认为西汉水系汉水上源。《汉书·地理志》卷28《陇西郡》记载:“上邽,安故,氐道,禹贡漾水所出,至武都为汉”。又云:“禹贡嶓冢山,西汉所出,南入广汉白水,东南至江州入江,郡过四,行两千七百六十里”。约成书于三国时期的《水经》认为:“漾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这种认识同样出现在郦道元的注文中,《水经注》卷20《漾水》:“汉水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氐道县漾山,为漾水,《禹贡》导漾东流为汉是也;西源出陇西西县嶓冢山,会白水迳葭萌入汉,始源曰沔”。郦道元引《华阳国志》和《禹贡》作注,认为西汉水就是汉水的源头,东西两源汇合,称为沔水(汉水古称)。“会白水迳葭萌(今四川广元附近)入汉”,“会白水(今白龙江下游)”是不错的,但“迳葭萌入汉”显然是附会。《水经注》卷20还记载:“(西)汉水又南入嘉陵道为嘉陵水,世俗名之为阶陵水”。由是观之,“嘉陵江”的得名,最早亦指西汉水。

降至唐代,正史志书依然以西汉水为嘉陵江正源。例如,《元和郡县图志》(书成于813年)卷22《山南道三·利州》緜谷县记载:“西汉水,一名嘉陵水,经县西,去县一里……。(葭萌县)北至州(緜谷)一百一十五里……。嘉陵江,在县城南”。而关于今陕西凤县、甘肃两当县境内的嘉陵江上源则指定为“故道水”。《元和郡县图志》卷22《山南道三·凤州》梁泉县:“本汉故道县地……。故道水,出陈仓县之大散岭,西南流入故道川”。显然,汉唐之际的历史典籍均认为西汉水上源为漾水,其源头在嶓冢山。嶓冢山即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平南镇齐寿山,地理位置为北纬34°20′44″、东经105°46′48″,海拔高度约1940m。西汉水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天水镇、盐关镇、长道镇,有西和河、固城河、燕子河汇入。在礼县顺利峡折转向南,纳洮水河、清水河后转向东流,经西和县南汇太石河东南流,纳秦家河、平洛河,至陕西省白水江镇两河口注入故道水。全长286.3km,流域面积9657km2,年径流总量16.7亿m3


西汉水在陕西省略阳县白水江镇两河口汇入嘉陵江


直到清代,不少文献仍将西汉水作为嘉陵江正源,且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期。例如,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故道水,在凤县北,自凤翔府宝鸡县流入。又西南,入甘肃秦州两当县界。水经注,西汉水南入嘉陵道,为嘉陵水,是古之嘉陵水,本西汉水也。九域志始以故道水谓嘉陵江,或又指浊水为嘉陵江,盖三水皆嘉陵江上流,故得通称。然唯西汉水为嘉陵之正源”。2010年6月,甘肃电视台《嘉陵江探源》专题片制作组采访四川广元市居民,现场曾说:“ 20世纪70年代中学地理教科书,认为嘉陵江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至于何以称为西汉水,今人多从地质地貌角度加以解释。20世纪30年代初,赵亚曾、黄汲清等认为,今西汉水及其邻近诸水本是汉江上游。之所以会成为嘉陵江上游,是因为汉江河流源头一带与邻近的嘉陵江上游流域过去可能存在河流袭夺现象。后来,李承三、周廷儒、沈玉昌等就袭夺问题又提出进一步的看法。

2、故道水说

《水经注》卷20《漾水》关于今嘉陵江上源的记载还有如下信息:“浊水又东南,与河池水合。水出河池(今甘肃省徽县)北谷,南迳河池戍东,西南入浊水。浊水又东南,有两当水注之。水出陈仓县之大散岭,西南流入故道川,谓之故道水”。说明南北朝时,今陕西凤县、甘肃两当县境内的嘉陵江上源仍如前世,称之为“故道水”或“两当水”。两当水即今之东峪河,东峪河流入陕西凤县始称故道水。根据凤县县志记载,嘉陵江在陕西省内的河段称为“故道河”,流入四川盆地始称为“嘉陵江”。


甘肃省徽县境内的故道水河谷景观


但直至宋代,才有关于嘉陵江源出今陕西凤县秦岭分水岭的点滴记载。如《元丰九域志》卷3《陕西路·凤州》记载,梁泉县有“嘉陵江”,河池县有“固道水”,两当县有“嘉陵江、两当水”。《方舆胜览》卷69《凤州·山川》关于嘉陵江源头的记载则说:“嘉陵江源出大散关之西,去州九十里,循城下入两当、河池”。民国三十五年(1946)马以愚撰《嘉陵江志》,指出大散关在大散岭东北,非江源,因岭北之水俱人渭河,且大散关经考,其西南无嘉陵谷。《嘉陵江志》序云:“嘉陵江西源,在甘肃之嶓冢……元和志谓西汉水一名嘉陵江,故唐后延其名也……甲申春,重至宝鸡,而知嘉陵江东源,名冻河,出大散岭西南。后世尚东源而莫察,遂谓源于凤(县),且谬为谷”。正文还说:“嘉陵江纵贯秦陇蜀三省,其源有二。东源经宝鸡、凤县、两当、徽县,西源经西和、礼县、成县,至略阳而后两源合而会流。……水经注谓西县嶓冢山,汉水所导,此西源也。水经注又谓两当水出陈仓县大散岭,方舆胜览谓嘉陵江源出大散关之西,九域志谓梁泉县有嘉陵江,此东源也。后世宗之,而九域志又谓大散关西南有嘉陵谷。即嘉陵水所出,致误者众。大散关西南,固无嘉陵谷也。东源出自陕西宝鸡县大散岭煎茶坪西南,名冻河。大散关在岭东北,西隶梁泉。梁泉故宋凤县。南流经烂泥池、东河桥、黄牛堡、入凤县,名故道河”。


海拔高度约2310m的东裕河源头景观


从《元丰九域志》、《方舆胜览》以来,由于西汉水与宋代以来的传统嘉陵江均发源于秦岭,又均属上游地段,所以嘉陵江源流便出现了二源论:一是西源为西汉水,源出甘肃省天水市平南镇阳坡村齐寿山;一是东源东峪河,发源于陕西省凤州以北、秦岭主脊代王山(最高峰海拔2598m)南侧大凤沟。二源论虽有东、西两源,但近世的地理文献多把东源称之为嘉陵江干流或正源,而把西汉水贬为支流,尽管以后者为源头的嘉陵江长度要大于东源74km以上。故道水源头的地理位置为北纬34°10′21.1″、东经107°01′44.6″,海拔高度约2310m。其总的流向是由北而南略向西弯曲,纵坡比降7‰,两岸山地高出河床200~600m,坡度一般在40~70度以上。其中,由东峪河至白石铺段,河流穿行在宽谷、坝子中,河谷比较开阔,但急流、险滩仍多,河谷两侧是发育比较成熟的晚壮年期地貌。从白石铺至白水江镇段,河流横切构造线,并穿流在凤县-徽县的山间盆地中。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不断下切,形成峡谷,峡谷两侧山坡的上部发育有壮年期的岩溶地貌。白水江镇以下,河流大致呈南南西方向,过弹觉寺以后流向转为南偏东。自河源至陕西略阳县,嘉陵江上游流程约210km,年径流量46.4亿m3,平均流量147.0m3/s。至阳平关附近,因河流侵蚀较易,河谷豁然展开。在宽谷河段,嘉陵江两岸分布着4级阶地,成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主要基地。

3、白龙江说

白龙江古名“桓水”、“羌水”和“白水”。《尚书·禹贡》“西顷因桓是倈,浮于灊(嘉陵江),逾于沔(汉水)”的“桓水”,即指今白龙江。《汉书·地理志》记载:“羌道,羌水出塞外,南至阴平入白水,过郡三,行六百里”,表明汉代已认识到羌水(白龙江上游)亦为嘉陵江源头之一。《水经注》卷32《羌水》记载尤详:“羌水出羌中参狼谷。彼俗称为天池白水矣。《地理志》记曰:出陇西羌道。东南流迳宕昌城东,西北去天池五百里……。羌水又东南,阳部水注之。水发东北阳部溪,西南迳安民戍,由西南注羌水。又东南迳武街城西南,又东南迳葭芦城西,羊汤水入焉。水出西北阴平北界汤溪……羌水又东南流至桥头,合白水,东南去白水县城九十里”。《水经注》卷20《漾水》亦云:“白水西北出于临洮县西南西倾山,水色白浊,东南流与黑水合。……。白水又东南,入阴平……。白水又与羌水合,自下羌水又得其通称矣。……。东南流,注汉水”。此处的“白水”应系白龙江支流白水江,因与“羌水”在文县玉垒乡薛家坪汇合,所以“白水”亦指白龙江。如唐《元和郡县图志》卷22《山南道三·利州》记载:“白水,一名羌水,经(景谷)县西一里”。


白龙江中游汉王镇段景观


作为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河流,白龙江还是中国西部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秦岭、淮河同为中国地理上重要分界线。它源出甘南高原西倾山东端的郭尔莽梁德合拉卜哉峰(海拔高度4190m)北麓,曲折东南流,经四川省若尔盖、甘肃省迭部、舟曲、宕昌、武都、康县、文县等县、区,在文县中庙乡罐子沟流出甘肃省境,于四川昭化县旧城注入嘉陵江。白龙江在甘肃境内河长约450km,流域面积2.72万km2,流域年降水量600~900mm,年径流量约87亿m3。河道穿行于山区峡谷,平均比降4.83%,天然落差2783m,水流湍急、不利航行。主要支流有达拉沟、多儿沟、腊子沟、小岷江、拱坝河、洋汤河、白水江及四川省境内的青川河等。白龙江自武都以上为上游,武都至碧口为中游,两岸大都为断续曲折的峡谷。在文县玉垒乡关头坝,有白水江自西汇入,让水河自西南汇入,水量较大,两岸平缓。碧口至昭化一段为下游,又汇入团鱼河(罗塘河),水势平坦,流速较小,可通行船只。


白龙江上游深切曲流峡谷与阶地


20世纪40年代,在当时交通和经济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原中国地理研究所建成“嘉陵江流域地理考察队”。他们踏遍四川盆地、大巴山、嘉陵江流域等17个县,徒步4000多公里,撰写了《嘉陵江流域地理考察报告》,并附绘制的344幅图件。报告详细记载了该地区的地形、农业、矿产、航运、人口和聚落,在研究方法、“聚落等级”思想、聚落分类等方面颇多建树,被誉为“抗战时期中国地理学的代表作”。民国三十七年(1941年),中央大学李旭旦教授、赫景盛教授与浙江大学任美锷教授等4人,于7、8、9月间组成西北科学考察团,重点考察了碧口至两河口白龙江段及白龙江支流小岷江,并著有《白龙江中游人生地理观察》、《西北科学考察纪略》等。在深入的野外考察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的西端应以白龙江中游为界的科学论断。特别是李旭旦教授在《白龙江中游人生地理观察》一文中明确提出:“(嘉陵江)昭化以北,歧分二支,东支源出秦岭西端,经略阳、广元以迄昭化,通常称为嘉陵江本流;西支名白龙江,源远流长,发源于川甘青三省交界处,西倾山与岷山之间之郎木寺附近,沿甘肃省西南隅向东南流,经西固、武都、碧口以入川境,水道直线距离长约六百公里,较昭化重庆间之嘉陵江主流之直线距离(约五百五十公里)为长。故实际言之,白龙江应为嘉陵江之主流,而非支流”。


嘉陵江流域地理考察队


(二)江源划分原则和依据

随着时代的演进,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嘉陵江源自然地理的认识逐步深化,前人对江河源头的认定无疑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重新厘定或更改嘉陵江的源头,必须制定一个科学的原则。目前关于确定河源的依据,国内外尚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主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河源划分。

1、河源唯远

关于河流的正源,较多的学者赞成以上游源流各支中流程最远者为主流,这就是地理学界公认的“河源唯远”原则。因为与水量相比,河流的长度是一个稳定、可靠,而且是一个可以重复测算的指标,也是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河流地理知识。事实上,世界许多大河都是按照长度来排名的。具体言之,就是以距离河口最远的出水地为源头,而且这个源头一年四季都有水。要证明河流的源头一年四季都有水,需要在源头考察的实践上进行合理选择。一般来说,如果枯水季还有水流出,则可以说明这个源头一年四季都有流水。源头的具体位置,可根据源头类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确定准则:对于地下水补给型的源头,出水处(泉水露头)即可确定为源头的位置;对于湖水补给型的源头,应将湖口确定为源头;对于冰川补给型的源头,一般以冰川末端作为河流的源头。


郎木寺喇嘛在嘉陵江源头曲哈尔登泉水群诵经


实地考察所见,源出青藏高原东缘西倾山东端的郭尔莽梁德合拉卜哉峰(海拔高度约4190m)北麓的白龙江,其源头为曲哈尔登泉水群,地理坐标为北纬34°06′33″、东经102°33′43″,海拔高度约3560m。根据遥感图像,由曲哈尔登泉水群起算(个别河段因水库淹没,曲流长度计算误差可能较大),新的嘉陵江干流长度比以西汉水为主流的嘉陵江长度增加56km,比以故道水为主流的嘉陵江长度增加130km以上(如下表)。根据“河源唯远”划分主流的第一准则,过去嘉陵江主、支流的颠倒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从河流长度考虑,确有必要把白龙江确定为嘉陵江主流。


白龙江与故道水自然地理特征之比较


2、水量唯大

以河流水量最大者为主流,对河流补水最多、贡献最大的出水地为源头,此即“流大为源”。因为河床有水才能称为“源”,所以对河流水量贡献最大的可以确定为正源。但由于河流的流量是变化的,在没有固定的水文观测站的各个支流上,目前考察所能够得到的都是瞬时流量,无法对源区所有支流的水量进行长期、连续和同步的观测。所以,“水量唯大”这一原则,在现有条件下尚属困难。


甘肃省郎木寺镇西南白龙江上游景观


根据实地考察,白龙江源头曲哈尔登的泉眼有10多个,其泉水的旺盛,即使干旱年份也水流不断;而东峪河源头泉水流量相对较小,且具有较大的季节变化,枯水季或可出现河床断流。距离河口(昭化桔柏渡)16km的广元市三垒坝水文站是白龙江下游控制站,集水面积2.9247万km2根据1961至1977年间的水文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径流量108.9亿m3;而故道水下游广元市新店子水文站,距离河口(昭化桔柏渡)约28km,集水面积2.5367万km2,根据1961至1977年间的水文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径流量62.0亿m3。另有资料表明,嘉陵江昭化旧城多年平均流量为634m3/s。其中故道水多年平均流量为245m3/s,占昭化旧城流量38.6%;而白龙江多年平均流量为389m3/s,占昭化旧城流量的61.4%。

由上述水文资料,参照“水量唯大”原则,理应以白龙江为嘉陵江正源。何况嘉陵江昭化旧城以上故道水集水面积为27257km2(包括西汉水10103km2),仅占昭化旧城以上集水面积(59065km2)的46.1%;而白龙江集水面积为31808 km2,占昭化旧城以上集水面积的53.9%。因此,按流域面积最广的支流为主流原则,亦应以白龙江为嘉陵江正源。

3、河源唯直

该原则主张河道上下游的一致性,以形似中下游干流方向上的自然延长者为正源,即河源与中下游干流流向较一致。例如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发源于明尼苏达州北部的艾塔斯卡湖,南流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km。但其支流密苏里河发源于蒙大拿州南境的落基山脉,于圣路易斯北汇入主流,全长4360km,比密西西比河干流还长410km,全河总计6020km。但由于历史习惯,美国却仍以埃塔斯卡湖为主源,因其河道延伸与中下游较为顺直一致,而计算长度又以密苏里河为源。“与主流方向一致”这一准则,更多看重的是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


嘉陵江主流白龙江源头曲哈尔登泉水群


白龙江与嘉陵江交汇之处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镇,即著名的桔柏古渡。在遥感影像图上分析桔柏渡上下游河道的走向趋势,其结果为:白龙江下游河道与桔柏渡以下的中游河道几乎是一条直线,按“河源唯直”原则,理应以白龙江为嘉陵江主流;而桔柏渡以上的故道水河道(今嘉陵江干流河道),与昭化旧城上下游河道大约呈66°的交角,宜划为一级支流。

4、历史习惯

除上述三大判定河流源头的技术指标外,划分江源还需要考虑历史文化因素。嘉陵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呼,其名称还有着特定的含义,重点是中间的“陵”字。“嘉”为善、美好的意思,“陵”应为“陵墓”之意,即源头附近有重要陵墓。对于此点,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一带无疑最为契合。在西汉水上游的西礼盆地,河谷两岸地形开阔,黄土分布广泛,因之开发较早。新石器时代(距今约8000~4000年)人类活动的遗址,遍布在盐官、长道、永坪、城关、石桥等乡镇的50多个村庄,充分说明当时的社会生产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商末周初,秦人举族西迁,“在西戎,保西垂”(《史记·秦本纪》),以犬丘为根据地开始了在西汉水上游长达300年的崛起过程。20世纪90年代,在甘肃省礼县城东10公里大堡子山发掘出的四座规模宏大的秦公墓,初步认定是秦仲、秦庄公陵墓。秦公墓的开掘,证实了《史记》记载的准确无误,也说明西汉水上游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的发祥地。由此可见,古人以西汉水为嘉陵江发源地,是具有其社会经济背景的。


甘肃礼县盐官镇西汉水上游自然景观


秦朝曾在西汉水上游礼县永兴乡置“天嘉”县(《直隶秦州新志》载:“故州西南一村落,秦置县,曰天嘉”)的历史,有学者将 “天嘉”与“嘉陵”之间联系起来,认为古代“嘉陵”二字是对秦陵的称谓。而“嶓冢”与“嘉陵”都是对古代陵墓的称呼,或者说“嘉陵”是对“嶓冢”的另一称谓。《辞海》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关于嘉陵江源的划分均考虑了历史习惯。《辞海》记载:“故道,古水名。即今发源陕西大散关南,西南流至略阳白水江集会西汉水的嘉陵江源。唐以后始改称嘉陵江”。《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是于1931年出版的一部历史地名词典,资料丰富、信息准确,在古今地名对照及汇编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书关于嘉陵江源有如下记述:“故道水,源出陕西宝鸡县,西南经凤县入甘肃两当县,谓之两当溪,又西南经徽县,复经陕西略阳县东北白水江(地名)集为白水江,注于西汉水”。显然,两部权威的工具书皆认为西汉水是嘉陵江主流。

(三)嘉陵江源新说

由于嘉陵江上游地处山区,以农业为主的汉民族一直未能深入本区。除其北部的西汉水河谷阶地和黄土台地从新石器有原始陶器农业的遗存外,其他各地多保持着自然景观。东部的嘉陵江上游,由于地当甘、川历史交通要道而开发较早,原始森林多已破坏,西部的白龙江流域,尤其舟曲以西的山地,由于交通不便,至今保存不少成片的原始森林,历史上多为羌、氐等少数民族的活动场所。由于开发历史较晚,因此有关嘉陵江正源问题的自然地理学认识存在局限性在所难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一些学者不断对嘉陵江源流提出了异议。1998年,伍光和教授在《甘肃省综合自然区划》一书中指出:“(白龙江)虽一向被视为嘉陵江的一级支流,但无论河长、流域面积和水量均超过嘉陵江干流,确认其嘉陵江正源的地位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同书还说:“这实在是一个错误。一条河流的正源,当是源流各支中流程最远和水量最丰者,这就是人们公认的‘河源唯远’原则。嘉陵江上游各河流中,具备这两大条件者首推白龙江,次为西汉水……由此观之,主支流的颠倒是显而易见的。近20年内,我国科学家查明了长江正源,更正了黄河源流。相信把白龙江确定为嘉陵江正源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嘉陵江源头主要支流示意图


2001年,长江水利委员会易瑜等根据近代勘测和水文实测资料分析计算结果,认为以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作为嘉陵江正源更形合理。2002年6至7月,重庆电视台《千里走嘉陵》摄制组,确定若尔盖县郭尔莽梁德合拉卜哉峰东北麓的郎木寺纳摩大峡谷为白龙江源头。《中国蜀道》一书亦持此说:“我们的目的是探访嘉陵江源头………白龙江水就发源于郎木寺后面的郎木大峡谷,谷里山崖上有两眼泉水,被称为‘圣泉’,一眼叫‘达仓郎木’洞,意思是‘虎穴仙女’,传说是天女华尔旦郎木降虎之处,这便是郎木寺的来历,又因两眼泉水颇似一条白龙的眼睛,这也就成为白龙江得名的原因”。后经2010年实地考察,认为失之准确、应予更正。

由于古人的活动范围和考察手段有限,其对河源的认定难免存在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实地考察的日益深入,使得不少典籍对江河源头的确定逐渐受到挑战,前人认定的江河源头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正如380多年前,人们一直认为岷江是长江的源流,即所谓“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徐霞客著《江源考》以后,能够突破《禹贡》“岷山导江”的束缚,实事求是地把较岷江远为源远流长的金沙江通天河正名为江源。20世纪晚期,经过数次江源查勘后,学者们才又将长江源头更正为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雪山群。同理,我们不宜再因循旧的历史习惯,而应是积极影响、改变人们过去的不准确认识,恢复再现嘉陵江正源在青藏高原东缘的自然地理事实。为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探寻嘉陵江源的确切地理位置,2010年4月、6月,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联合联合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共同开展了嘉陵江源科学考察(包括西汉水、东裕河源头),获得了嘉陵江正源的水文地理标志及其坐标。


2010年6月12日嘉陵江源科考队队员

在昭化镇桔柏渡举行出发式


根据实地考察以及对地形图、遥感图像的判读和查阅有关历史资料,进一步确认白龙江在河长、流量、流域面积、源头海拔高度、泉水群数量和水量大小等指标上,均优于先秦以来传统意义的西汉水说或故道水说。不论是根据确定江源的“河源唯远”这一主要原则,还是根据各种指标“多中择优”的综合分析,均说明嘉陵江正源应是源出青藏高原东缘西倾山东端的郭尔莽梁德合拉卜哉峰(海拔高度约4190m)北麓的白龙江,源头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西约7.5km的曲哈尔登泉水群,海拔高度约3560m。泉水群地理坐标为北纬34°06′33″、东经102°33′43″。其全河长度宜由一般地理文献所称的1119km更正为1250km。确认嘉陵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缘郭尔莽梁德合拉卜哉峰北麓之曲哈尔登泉水群,不仅具有尊重地理事实、尊重科学的积极意义,亦是对李旭旦先生躬行实地考察的科学实证精神之最好纪念。

需要提及的是,据新华网2014年1月24日电,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刘少创研究员,亦认为嘉陵江正源为白龙江,源头位于岷山西麓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包座乡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3°05′38″、东经103°26′59″,海拔高程4070m。以这一源头为起点测量,嘉陵江的长度为1345km。从遥感影像可以看到,该“源头”实为分水岭山坡,为白龙江支流达拉沟与其最大支流白水江等溯源侵蚀所形成,高出林线约200m,且存在季节性积雪。由于达拉沟与白龙江主流方向不一致,且没有可作为河流源头明显标志的地物,诸如有具体地名的冰川、湖泊、泉水群等,故不宜改变此前关于曲哈尔登泉水群为嘉陵正源的认识。

兰州大学冰川与沙漠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地理发现与探索

本期编辑:陆海空 梁龙武 赵益祯 孙磊峰

审核人:任宇飞 王冠

干货分享 | 科研小白怎么开始写论文?这篇文章满满的都是干货!

涨姿势 | 这年头,连录取通知书都开始拼颜值了

期刊目录|《地理科学》38卷6期目录

会议通知 | “第十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 暨全国地研联第十三届理事会第一次工作会议”的通知 (第一号)

地学快讯 | 缺钱、缺人、缺管理、缺规划……野外科考站窘况如何破?科技部放大招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三省协同!川陕甘跨界河湖管护再添新机制
    河流真正干流正源,大多偏北?地图一探究竟
    陇南市防汛抗洪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洪水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洪水!
    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洪水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